冀政府扶持監管 合桃露小販:我們不是洪水猛獸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6/03/04 13:35

最後更新: 2016/08/03 12:23

分享:

分享:

見譚生賣的合桃糊要26元,比不少糖水店更貴,但看過他的製作過程,再試食後,心機和足料程度都值回票價。(梁健騰、王嘉昌攝)

每年財政預算案的焦點多數落在財爺的「派糖指數」,但去年他提出仿效外國的美食車計劃,時至今日仍為討論焦點。香港的街頭美食車存在已久,同時養活了不少基層家庭,但美食車投資成本高,基層豈能奢望上「車」。

農曆年間的旺角騷亂和屯門良景「管理員」事件中,小販都被視為衝突的導火綫,縱使他們不是挑起事端的人,但可以想像,政府對無牌小販的態度只會愈來愈強硬,在上水擺檔做小販10多年的譚生感受至深,

咁耐以來,現在擺檔的壓力最大、最緊張。

中年轉行推車賣糖水

每日食過午飯,66歲的譚生就開始準備材料煲糖水,杏仁要用米水浸過,合桃經油炸後要以人手捽走外面一層衣,米糊用的米要一早浸好,然後分別用攪拌機打爛,隔走碎粒,沉澱後倒走多餘水份……他賣的只有兩種糖水:合桃糊和杏仁糊,

我們(小販)有個潛規則,不賣別人賣的,不想造成競爭。

與太太食過晚飯後,他開始煲糖水,約10時獨自推木頭車到街上擺賣,賣光就回家休息,一年365日,如無要事,全年無休。

每日從下午3時開工,一個人將材料浸米水和打爛等,他堅持米漿用的米是泰國米,而不用品質相若但便宜一截的越南米,慎防越戰時美軍在當地灑下大量的化學劑殘留至今。(梁健騰、王嘉昌攝)

七十年代從廣州來香港的譚生,一直在酒樓業工作,好景時常被挖角,又去過海南島和杭州做酒樓經理,談不上賺大錢,但總算養活一家四口。從杭州返港時是1997年,未夠50歲的他面臨「中年危機」,想重返飲食業,同行說不敢請他,他心知道是年齡問題,轉行做保安,做了3個月始終不習慣,

打工仔要養頭家,可以有幾多積蓄?又未可以退休,細仔仲讀書,成日行過(彩園邨)天橋見好多小販,不如睇吓其他人賣咩,我又揀另一樣賣。

嗜甜的他選了珍珠奶茶,逐杯用人手搖,在上水擺檔賣了7年,2004年移民美國開餐館。

又過了5年,譚生決定回流,兩名兒子都已工作,他本應沒有太大經濟壓力,

現在後生仔出來有幾多人工吖,唔通無錢成日問阿仔攞錢,我要1,000元,他就少1,000元用,自己搵最好。

於是他又推木頭車擺檔,賣自己鍾意食的湯圓,但賣不完一定要倒,浪費不少食材,所以想起合桃糊和杏仁糊,

細個很窮,10歲已識用石磨磨米漿沖水充饑,所以我早就識做,同埋用堅果做糖水,就算再留一日,味道反更突出。

政府美食車門檻過高

與譚生準備食材的過程,他透露了不少秘技,全都是客人給意見後,他回想以往從事飲食的經驗,逐步改良,如何令合桃味更香濃、如何煮得更加滑,一句到尾,食物都是心機作,願意多做一個工序,出品自然更好,這都是譚生的執着。今年年初二他發現煮好的杏仁糊變酸,只好倒走大半煲,其餘的照舊推出去,給客人知道他不是沒有做,但他堅決不賣,

做人做事都要本住良心。

木頭車表面貼了木紋膠紙,美觀之餘又方便清潔,

今時今日的小販已經好乾淨,客人食過一次肚痛,第二次再肚痛,仲點會有第三次,慢慢無生意自然被淘汰。

為免糖水黐底,煲身能直接受熱,而是用類似隔水蒸的模式助熱,中間放些蜆殼,譚生說弧型的蜆殼裝水,乾水時會有氣味,以免乾水煲燶,充滿民間智慧。(梁健騰、王嘉昌攝)

譚生歸咎小販污煙瘴氣的形象是以前政府在電視宣傳片所建立,至今已不現實,但官員仍以「公眾安全」做擋箭牌,趕絕小販做生意,只會加強對立,而小販問題依然無法解決,

小販都是社會經濟的一部分,有一定的社會功能,受廣大市民歡迎,我們不是洪水猛獸,只是想靠自己努力賺生活費,政府要趕盡殺絕,想肅清這個行業是不可能,所謂的小販問題存在幾十年,與其用拉、用趕兩個方法,有沒有方法可以扶持?

例如登記小販的資料,在指定地點擺位,發一個月臨時牌照,每個月派人來抽樣化驗,過關可續一個月牌,咁多人來拉人,不如做監管。

政府的美食車計劃參考入場價60萬元,譚生的木頭車是千多元,要走入「正途」的遊戲規則,對小市民如譚生實在太遙遠,

我現在有60萬元真是退休好過。

不是有很多小販願意接受訪問,怕被認出容貌或鎖定擺檔地點,日後成為食環署的目標,最終連簡單求兩餐的機會都失去,臨別之前,譚生突然想起兒時在內地生活時有句口號:

自力更生,奮發圖強。

(節錄)

全文刊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第436期(收費閲讀)

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

撰文 : iMoney智富雜誌